与 Google 畅谈 Chrome 操作系统, HTML 5 以及 Web 的未来(上)

这是 Ars Technica 的记者 Jon Stokes 与 Ryan Paul 对 Google Chrome 操作系统的项目工程师 Matthew Papakipos, 公共关系部的 Eitan Bencuya 做的一次访谈,谈到了 Google Chrome 操作系统的孕育,现状与技术,谈到了 HTML 5 以及未来的 Web。这是第一部分。

访谈中主要谈论的话题包括:

  • Chrome 操作系统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孕育的。
  • Chrome 操作系统与 Android 的关系。
  • Google 如何在“云” 中处理象 Windows 操作系统中遇到的诸如 OLE, 注册表之类的问题。
  • Chrome 操作用户的目标用户是什么。
  • 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契合。
  • Chrome 操作系统的细节问题,比如本地程序的执行,安全以及UI问题。
  • Chrome 操作系统内置媒体播放器的意义。

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名字及简称:

  • JS - Jon Stokes
  • RP - Ryan Paul
  • MP - Matthew Papakipos
  • EB - Eitan Bencuya

Chrome 操作系统是如何孕育的,它将何去何从

JS:

我想了解这段渊源,你们当初是计划好要做这件事,还是无意中开始的,你们是酝酿好了的?

MP:

Eitan,这个我可以谈多少?(译者注:Eitan 来自 Google 的公共关系部门)

EB:

如果你看过我们7月份有关 Chrome OS 的博客文章,以及 2008年9月关于 Chrome 浏览器的博客文章,会发现他们很相像,本质上是一回事,在做 Chrome 浏览器时,我们认识到,每个人都在网上泡着,因此,我们希望在里面加一些操作系统的感觉,Chrome 里有个任务管理器,这就是我们的思路,但直到今年,我们才让工程师们开始 Chrome OS 的开发。

MP:

是的,我们直到今年才开始编写代码,但确实,我两年前来 Google 时就想到了这个,为什么 Google 不能开发一个消费级操作系统?但我知道我们中多数人都觉得这不太可能,然而有趣的是,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比我么想象得更迫切。

部分原因来自上网本现象,如果上网本没有发展起来,我们还停留在笔记本上,我们可能不会这样。上网本之谓“网”字其实有点名不副实,上网本与“网”没有关系,他们只是更小巧的笔记本,然而有趣的是,它们一开始就被命名为与“网”,与 Web 有关。

我想这可能与人们对这种设备的使用习惯有关,人们买来上网本,主要用来使用浏览器上网,你不会在上面安装 Photoshop 或 Outlook,它太便宜了,不值得在上面安装昂贵的软件。

JS:

对。上网本说明瘦客户端并不必要,缩减版的笔记本也不错。

MP:

... 轻便电脑。

JS:

是。

MP:

但它们仍然是真正的电脑,只不过不是那种可以用来做大量工作或玩游戏的电脑。

另外,CPU 开始趋向低功率化,它们很酷,不管是 X86 系列还是 ARM 系列,我个人对 ARM 的速度感到惊讶,这也是我对上网本感到兴奋的其它原因,低功耗电脑。

我们现在的电脑并不讨人喜欢,你把它放在膝盖上开始工作,不一会儿,它开始滚烫,电池也很快用完,而那些新的低功耗电脑充一次电可以用8到10小时,他们没有风扇,很凉,很安静。

JS:

我们很多人只使用笔记本,事实上,我只使用我的 MacBook Air,然后外接一台30“的显示器,但只在处理乱七八糟的电子表格时才这样做。

MP:

但你会发现必须这样做,因为你觉得这样方便,我自己也是整天插着笔记本在用。

EB:

你还得整天带着那个不轻的电源适配器。

MP:

是啊,这个周末我就遇到这样的趣事,我给我父亲看我的一个 Chrome OS 便携机,我跟他说,你从房间帮我拿过来,他拿过来之后顺便把电源也插上了,我说,老爸,这是上网本,不用老插着电源的,这很说明问题,人们总是觉得不插电维持不了多久。

Chrome OS 的目标市场

JS:

谁是上网本的目标用户?那些希望买到小巧的 Windows PC 的人,还是那些希望能连上互联网,不拘什么系统的人?

MP:

那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区别?

JS:

有一个现象,有些人买了上网本后退货,因为他们发现上网本做不了所有的工作,他们事实上是喜欢买到一个便携的 Windows 机。

MP:

JS:

...恰好又是一种可以很便宜运行 Windows 的方法。比如我的内弟是个医生,他希望在每个病室都有一台电脑,这样就不必将电脑搬来搬去,后来他从百思买买了个上网本,发现这正是他需要的,对他来说,上网本是一个可以低价运行 Windows 的方式。相反,我的太太是另外一种人,她用 Macbook Air 作为 Internet 客户端,上 Google Map 和 iPhoto。

MP:

刚刚过去的圣诞节,上网本收到很多退货,他们从促销广告和包装上看不出他们要买的机器没有预装 Windows,他们拿回家之后,习惯性地安装 Photoshop 和 魔兽,发现装不了。因此,我们在推出 Chrome OS 机器的时候,必须明确告诉用户,他们要买的机器里面没有 Windows,如果你要安装 Photoshop 或魔兽,你应该买 Windows 工作站。

但这很不容易,我们还没研究透,我们需要很清楚地让用户知道他们买的机器不能安装 Photoshop 和魔兽,而是 Web 专用的机器。Google 是个有趣的公司,经常有人问,你的目标市场是什么,用户基础是什么,但我们并不这样想问题。

EB: 我们的用户是那些经常使用 Web 的人。

JS: 我的问题是,你们或你们公司的部门是否有人在做市场分析?

MP:

在 Google 我们并不那样想问题,那些都是人造的伪科学,我们更喜欢快速解决问题,我们拿给200个人看,看看他们的反应。我们现在有225个人在使用这种机器,我们发现他们中很多每周都在用,我们不知道为什么,但喜欢看到这些。

我们很注重数据,我们做一些尝试,就衡量一下结果,每天我走进办公室,都看看那些图表,如果上升了,就很高兴,如果下滑,就会担心。

JS:

我能想象它是如何被使用的,比如在客厅看电影,我们很想看看这个演员还演过什么电影,于是我们上 IMDB,这样一个机器是很不错的。

MP:

正是。我就是这样,我有三台电脑,一台在厨房,一台在卧室,一台起居室,我们经常随时打开一台,查点东西再关掉,整个过程不超过45秒,这很厉害,因为这正是你需要的,你和人聊你喜欢的明星,他的名字叫什么来着,于是你随手打开上网本查一下。

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我现在不喜欢使用手机了,有时候,手机并不快,尤其是发邮件或查联系人,如果我要发一个四句话的邮件,我发现,打开 Chrome OS 上网本,发送,再关机要比使用手机更快。

手机和电脑的接合

JS:

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,什么是 Chrome OS 机,一个减缩版的电脑,还是加强版的手机,因为我们知道,现在手机也是一种 Internet 终端了。

MP:

一个带键盘的手机。

JS:

从某种程度来讲,是这样。一个带真正键盘和屏幕的手机,但没有语音,不过这没什么,人们并不介意。

MP:

Google Talk 可以通语音,甚至可以拨打固定电话,我使用 Google Talk 和我母亲聊天时,说,我们语音通话吧,真的就可以语音通话了。

JS:

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。我知道 Sergey 曾对此做过评论,关于 Chrome OS 和 Android 未来的合并,如果有一天,Android 硬件发展到足够强大,能实现 Chrome OS 的所有功能,我们还需要 Chrome OS 吗?

MP:

是,这个还不很明朗,我们现在急于做的,是尽快把它做出来,并不太关心外界的疑惑。

EB:

我觉得你一语中的,关于电脑和手机的接合,Sundar 在大会上曾讲过,我们现在处在一种融合风暴中,计算机正越来越小,越来越移动化,而手机正越来越强大,它们有一天会在某个点相遇,想想 HTML5,上网本和所有这些东西,这很有道理,我觉得 Sergey 也是这个意思。

MP:

有人讲,有一天,我们将只拥有一种设备,它无所不能,我们可以用它打电话,或者坐在桌子旁,连上见键盘和显示器当电脑用。

我有点怀疑,有时候,我确实会坐在桌旁使用笔记本,有时候,也会坐在一台笨重的电脑旁做更复杂的事,那比手机好用得多,至少在20年之内是这样。

所以我觉得,我总需要多种不同的设别,或许我们将使用平板电脑或其它古怪的玩意,游戏机,我不觉得它们明天会消失,他们或许是我们的另外一种电脑。

JS:

游戏机确实是一台很棒的电脑,它是我家中最好的机器。

MP:

它也是最不灵活的,这是它的哲学,保持简单就好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浏览器也这样,提供简单的浏览体验,虽然功能有限,但很好用,正是我们所需要的。

本文国际来源:http://arstechnica.com/business/news/2010/01/chrome-os-interview-1.ars/
中文翻译来源:COMSHARP CMS 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官方站





评论
...
发表评论


用户


评论(不超过1000字)


 3 - 6 = ? 请将左边的算术题的结果填写到左边的输入框  


  发送给朋友| 打印友好
7 x 12 小时服务热线
0532 - 83669660
微信: comsharp
QQ: 13885509
QQ: 592748664
Skype: comsharp